西辽河文明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传统音乐类非遗进高校——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和乐器制作中心

发布日期:2024-10-28    浏览次数:

西辽河文明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传统音乐类非遗进高校

传承文化之音,探寻传统乐器之魂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和乐器制作中心: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完美融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10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院长刘晓峰,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布赫,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培训部主任、副研究员董小健等多位领导和专家。此外,河北大学教授、中国音乐研究基地研究员齐易,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吴晓萍,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秋喜等特邀专家齐聚音乐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和乐器制作中心,进行实地参观。

嘉宾们首先参观了音乐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排练厅。这里先进的设备和合理的布局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浓郁的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更是让嘉宾们感受到了音乐学院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随后,嘉宾们来到了乐器制作中心。在这里,他们详细了解了各类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工匠们精挑细选具有独特质地和纹理的木材、竹子等原材料,这些材料是成就优质乐器音色的基础。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让人为之赞叹,从开料、干燥处理到精细的雕刻、打磨,再到弦轴安装、琴弦调试等复杂工序,每一步都严格遵循传统技法,承载着工匠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音乐学院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更彰显了学院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坚定决心。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人才贡献力量。同时,学院也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让传统乐器的美妙音律在新时代持续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