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西行-同步课堂”视唱练耳2课程专题教学活动(二)

发布日期:2025-05-16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16日上午,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再度携手,通过智慧树平台云端连线,成功开展本学期第二次“慕课西行-同步课堂”视唱练耳2课程线上教学活动。本次课程由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伟鑫老师主讲,延续《视唱练耳中的多维感知训练——基于音乐符号与和声星轨的注意力建模》主题,两校2024级学生及教师代表跨越千里同上一堂课,进一步深化中西部高校音乐教育协作实践。

多维进阶:从“声势律动”到“科尔文手势”的沉浸式训练

课程以回顾《法国视唱》1B第145条曲式结构为导引,聚焦“练”与“耳”两大模块,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在“声势律动”环节,任伟鑫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拍打身体部位(捻指、拍掌、拍腿、跺脚)设计节奏律动,将肢体动作与视唱结合。两校学生踊跃展示创意设计:四川师大学生以“跺脚-拍掌-捻指-肩部律动”展现动态层次,内蒙古民大学生则通过“拍掌-捻指-双手交替拍腿”探索节奏多样性,任老师现场点评并优化方案,强调“动作需呼应节拍强弱,实现‘唱’与‘练’的有机统一”。

随后,课程引入“科尔文手势”辅助训练,通过手势形态与音高位置的动态关联,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程距离。学生分组演示“本位唱名”与“变唱名”手势,内蒙民大学子以升号上行、降号下行的手势变化精准演绎音高空间转换,四川师大学生则在视唱中结合手势完成和声线条分析,课堂互动热烈。


以“耳”塑心:和声听觉与听写实战双轨并行

“练耳”环节以《法国视唱》1B第145条为素材,任老师通过和弦连接范唱(如T6-SII6-D-T6等和声序列),引导学生分解跟唱和声,培养多声部内心听觉。在进阶听写训练中,聚焦“三全音解决”这一难点,结合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案例,解析增四度解决至六度、减五度解决至三度的听觉逻辑,强化学生对调性和声的敏锐感知。

技术护航:智慧树助力跨校课堂无缝衔接

本次活动再次依托智慧树平台的技术支持,实现两校师生实时互动与资源共享。智慧树平台工作人员钱值兰全程统筹协调,另一位技术老师全程保障云端设备调试,确保课堂音画传输流畅稳定,为教学创新提供坚实技术后盾。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王向辉老师(本班任课教师)全程参与并组织课后研讨,他表示:“本次课程将理论、实践与技术深度融合,为视唱练耳教学开辟了全新路径。”

持续深耕:共探音乐教育协同创新之路

作为“慕课西行”计划的深化实践,两校通过连续两次同步课堂,逐步构建起“资源共享、教研互通、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课程尾声,任伟鑫老师布置针对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声势律动与科尔文手势完成《法国视唱》145条进阶训练,进一步巩固多维感知能力。

未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将持续推进跨校联动,以技术赋能教学改革,以协作激发学术活力,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的音乐人才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