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就业创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根据教育部、自治区大学生就业创业视频会议和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文件要求,结合我院2022届毕业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曹布仁 贺喜格图
成员:耿学刚 赵伟晶 其力格尔 越鸣珂 庞志华 毕业班主任 教研室主任 本科生导师
工作职责:组织宣传党和国家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研究制定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制定学院就业工作激励机制;指导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和蒙语授课毕业生帮扶档案;组织开展就业市场开拓工作;指导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指导就业创业课程;指导组织专场招聘会;指导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建立学院创新创业赛事和实践激励机制;指导建立2022届毕业生数据库;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建立校友就业创业数据库;指导开展就业创业讲座。
就业创业工作办公室设在学工办,庞志华老师负责。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2022届毕业生118名,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授课87名,蒙古语授课31名;男生47名,女生71名。
各专业学生人数:音乐学64名、音乐表演41名、舞蹈13名。
学籍地区人数:区外10名,其中河北省6名、河南省4名,自治区内108名,其中阿拉善4名、巴彦淖尔7名、包头11名、赤峰8名、鄂尔多斯21名、呼和浩特10名、呼伦贝尔7名、通辽19名、乌兰察布9名、乌海3名、锡林郭勒2名、兴安盟7名。
2022届毕业班级学生情况:
音乐学一班22名,其中男6名、女16名,区外6名(河北省、区内16名(包头3名、赤峰2名、呼和浩特6名、呼伦贝尔2名、乌海3)名;
音乐学二班23名,其中男7名、女16名,区外4名(河南省)、区内19名(阿拉善盟1名、巴彦淖尔3名、鄂尔多斯8名、呼伦贝尔1名、通辽4名、乌兰察布2名);
音乐学三班19名,其中男7名、女12名,区内19名(阿拉善2名、赤峰1名、鄂尔多斯4名、通辽6名、乌兰察布2名、兴安盟4名);
音乐表演一班27名,其中男17名、女10名,区内27名(巴彦淖尔4名、包头5名、赤峰3名、鄂尔多斯2名、呼和浩特4名、呼伦贝尔2名、通辽3名、乌兰察布3名、锡林郭勒1名);
音乐表演二班14名,其中男9名、女5名,区内14名(阿拉善1名、鄂尔多斯5名、呼伦贝尔1名、通辽4名、乌兰察布2名、兴安盟1名);
舞蹈学13名,其中男1名、女12名,区内13名(包头3名、赤峰2名、鄂尔多斯2名、呼伦贝尔1名、通辽2名、锡林郭勒1名、兴安盟2名)。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组织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通过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开展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及班会和本科生导师谈心交流等方式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预期、就业心理和突出问题,建立毕业生就业意向分类统计表,对不同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
2.开展就业指导,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工作。学院加强就业意向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帮扶工作。开展考研指导、公务员报考指导、选调生、应征入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牧区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等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宣传、培训和报考引导工作;邀请专家组织开展就业技巧专题指导讲座;针对“不就业”或“慢就业”毕业生每个个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价值观教育,引导和激发学生就业主体性意识,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切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促进供需对接。组织毕业生充分利用教育部24365就业平台,投简历求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招聘会;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各类岗位信息,并通过学院网站、微信群、QQ群、宣传栏予以发布。
4.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工作。组织人员开展线上线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工作,主动联系历届校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推荐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争取与一些成功校友企业及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
5.加强非常时期就业工作。针对疫情特殊时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网络招聘会议,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实习就业。
6.建立2022届毕业生网络联系平台,确保毕业生在任何地区都能收到就业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学院要求毕业班必须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班级公共邮箱和班级详细通讯录,通讯录必须包含本人手机号、邮箱、QQ号及家长联系方式。学院建立毕业班就业信息联络微信群,每个毕业班指定班长或团支书为就业信息联络员确保就业信息畅通无阻。
7.积极指导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教育,传达国家和地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组织毕业年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东云启创”创业培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8.加强毕业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历届班主任负责统计毕业未就业学生情况,学院通过毕业生微信群、学院就业创业网站及时准确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和就业岗位信息,为毕业未就业学生群体提供服务。
9.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学院收集党和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同时收集自治区各盟市地方就业创业政策,通过学院网站、毕业生微信群、学院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促使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创业政策,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0.加强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学院在分析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组织人员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工作,按照各专业就业去向了解艺术团体、中小学、乌兰牧骑、新媒体等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向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就业岗位信息。
11.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学院分类统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积极争取自治区和学校就业帮扶政策,同时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12.加强毕业生就业专业指导工作。教研室负责组织专业导师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专业导师通过往届毕业生就业案例耐心细致作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和意志,督促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13.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心理指导工作。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心理压力,学院成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心理指导工作组,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心理指导工作。
心理指导老师联系方式:曹佈仁特古斯(13804756821)耿学刚(15848758805)庞志华(15804754700)其力格尔(18748491668)越鸣珂(18747324238)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落实“一把手工程”。学院党政领导要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加强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解决就业创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落实。
2.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就业服务指导力度。努力创建学院大就业格局,要求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全院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各专业的社会需求信息和供需关系,客观及时地向毕业生分析指导就业形势,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3.加强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学科层次,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应聘洽谈技巧训练等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毕业生求职择业能力。
4.积极拓展就业市场,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巩固通辽市和自治区内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区外就业市场的拓展,与长期合作单位加强联系,推荐毕业生就业。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对外影响力,努力拓宽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
5.加强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安全教育等活动提升毕业生预访就业诈骗意识,就业工作办公室负责及时审核毕业生就业单位资质,确保毕业生就业安全。
大学生就业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我们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阅。学院要求全院师生团结一心,科学谋划,分类指导,迎难而上,注重实效,扎实推进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音乐学院
2022年2月14日